海运中的跳港与甩柜咋回事?如何有效应对?

在全球贸易的滚滚浪潮中,海运物流宛如一艘艘巨轮,承载着无数企业的希望与货物,在各大港口间穿梭往来,看似规律有序的海运旅程中,跳港与甩柜这两大现象却如隐藏在海面下的礁石,不时给外贸业务带来冲击,深入了解并有效应对这两种现象,是每一位外贸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保障业务顺利开展、降低损失的关键所在。

海运中的跳港与甩柜咋回事?如何有效应对?

跳港现象:成因、影响与应对

跳港,就是船舶在原定的挂靠港口中,跳过其中一个或多个港口,直接驶往下一个目的港,其成因较为复杂,首先是天气因素,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如飓风、暴雨、大雾等,船舶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往往会选择跳港,在每年的飓风季,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附近的港口经常面临跳港风险,据统计,在飓风高发月份,该地区部分航线的跳港率可达 10% - 15%,港口拥堵也是一大主因,当港口装卸能力不足、码头工人罢工或者集装箱积压严重时,船公司为了保证船期,可能会选择跳港,以美国洛杉矶港为例,在旺季时,由于大量货物涌入,港口拥堵严重,跳港现象时有发生。

跳港对贸易各方的影响不容小觑,对于发货人来说,货物无法按时抵达目的港,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向客户交货,进而面临违约风险,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的交货时间条款,发货人可能需要向客户支付违约金,对于收货人而言,货物延迟到港会打乱其生产计划和销售安排,增加仓储成本,假设一批从中国运往欧洲的电子产品,原本预计 30 天到达,因跳港延迟 10 天,收货人每天的仓储成本可能增加 100 - 200 欧元,而对于货代公司,跳港可能导致其信誉受损,客户满意度下降。

为了应对跳港现象,发货人在选择船公司时,应优先考虑信誉良好、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的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和港口动态,提前与货代和船公司沟通,了解可能的跳港风险,在合同条款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弹性交货时间,以降低跳港带来的违约风险。

甩柜现象:背后的秘密与应对策略

甩柜是指船公司为了保证船舶的载重平衡和航行安全,在货物已经进港并订舱的情况下,将部分集装箱留在始发港,不予装船,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船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多接受订舱,当实际订舱数量超过船舶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出现甩柜现象,货物重量申报不实、危险品瞒报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甩柜。

甩柜给外贸业务带来的影响极为严重,对于发货人,货物不能按时出运,可能错过销售旺季,造成库存积压,重新订舱不仅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还可能面临舱位紧张的问题,重新订舱的费用可能会比原订舱费用高出 20% - 30%,对于收货人,可能会因货物延迟而遭受生产停滞或销售损失。

为避免甩柜,发货人应尽量提前订舱,确保舱位的稳定性,准确申报货物的重量、尺寸和性质,避免因申报问题导致甩柜,与货代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船公司的舱位情况和装船计划,如果可能,选择一些信誉好、航线稳定的船公司,虽然其价格可能相对较高,但可以降低甩柜风险,一些大型国际船公司的航线价格相对中小船公司可能会高出 10% - 15%,但甩柜概率较低。

综合评测

跳港和甩柜现象在海运物流中较为常见,给外贸业务带来诸多挑战,从风险程度来看,甩柜对发货人和收货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更为明显,尤其是在销售旺季和货物具有时效性的情况下,而跳港虽然主要影响货物的按时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对于急需原材料投入生产的企业,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生产停滞损失。

从应对难度来说,跳港往往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较大,虽然可以通过关注动态等方式提前准备,但在实际操作中,船公司在面临跳港决策时,留给发货人的反应时间可能较短,甩柜则更多与船公司的运营管理和发货人的申报情况有关,发货人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和合理选择船公司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在全球贸易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外贸从业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跳港和甩柜现象的存在,深入了解其成因和影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才能在海运物流的波涛中稳健前行,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我们有望将跳港和甩柜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外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