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经停算直飞吗?区别在哪?
在外贸运输的实际操作中,“直飞”两个字常常让新手卖家踩坑:明明订的是“上海直飞纽约”的空运服务,货物却在迪拜机场停留了18小时,最终比预期晚到2天——这不是货代的欺诈,而是“空运经停”在行业里的灰色地带,作为深耕国际物流12年的从业者,我见过太多因混淆“经停”与“直飞”导致的客诉:有客户因货物延误错过亚马逊补货窗口期,损失近百万;也有企业为“伪直飞”多支付30%运费却没换来预期时效,我们就用最直白的实战逻辑,拆解空运经停的底层运作,告诉你国际空运经停到底算不算直飞,以及如何在成本与时效间找到最优解。
一、空运经停:不是“中转”,却藏着中转的“时间成本”
空运经停的本质,是航空公司为优化航线网络设计的“技术停靠”——同一架飞机从起运港出发后,在中途枢纽机场降落,卸载部分货物、补充燃油或搭载新货物,再继续飞往最终目的港,这里的核心是“同一架飞机”,区别于需要换飞机的“中转运输”(比如上海→香港换机→伦敦)。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中国南方航空的CZ305航班,航线是广州→阿姆斯特丹,但实际会经停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这趟航班从广州起飞后,先在乌鲁木齐停留1.5小时(卸载西北省份货物、加装燃油),再直飞阿姆斯特丹,整个过程中,货物始终在同一架波音777货机上,没有换机操作,这就是典型的国际空运经停。
但在外贸单证中,这类航班常被货代标注为“直飞”,原因很简单:航空公司的舱单系统里,“直飞航班”(Direct Flight)的定义是“同一航班号、不换机”,而经停恰好符合这一条件,但对货主来说,“直飞”的预期是“不经停直达”,这种认知差正是纠纷的根源。
二、航空公司为什么要经停?三个无法绕开的现实逻辑
很少有人知道,全球超过60%的国际空运航班都存在经停环节——即便是汉莎、FedEx这类巨头,也无法做到所有航线“点对点直达”,背后藏着三个核心原因:
航线网络的“毛细血管”需求
全球能支撑“纯直飞”的航线屈指可数(比如上海→洛杉矶、广州→法兰克福),大部分中小城市或非核心港口,必须通过枢纽机场中转或经停,从长沙发往米兰的货物,几乎没有直飞航班,通常会先走海航HU749航班(长沙→北京经停→布鲁塞尔),在北京停留2小时后再飞往欧洲,最终通过卡车转运到米兰。
载量与成本的平衡术
一架波音747货机的最大载货量约110吨,但从成都直飞迪拜,满舱飞行的燃油成本极高,于是航空公司会设计“成都→曼谷经停→迪拜”的航线:先在曼谷卸下20吨东南亚货物,再搭载30吨曼谷发往中东的货物,最终载货量提升至120吨,单位货物的燃油成本降低18%,这种“经停带货”模式,能让航空公司在不增加航班的前提下,提升30%以上的航线利润。
政策与时刻的妥协
部分国家对外国航班的起降时刻有严格限制,比如印度德里机场,每天只允许中国航司在凌晨2-4点起降直飞航班,为避开这个时段,国航会将“北京→德里”航班设计为“北京→加尔各答经停→德里”,利用加尔各答的白天时刻,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覆盖东印度市场。
三、国际空运经停vs直飞:三个维度戳破“伪直飞”的真相
在外贸报价中,货代常把经停航班包装成“直飞”,用接近直飞的价格吸引客户,但只要掌握这三个对比维度,就能轻松识破:
1. 时效:经停不是“慢”,而是“不稳定”
直飞航班的时效高度可控:上海浦东→法兰克福(汉莎LH729),全程11小时,每周3班固定飞行,旺季时效波动不超过2小时。
经停航班的时效则取决于经停点的操作效率:比如同样飞法兰克福,东航MU220(上海→西安经停→法兰克福),西安经停环节若遇到货物装卸延迟(比如当地海关抽查),全程时效可能从15小时延长到22小时,比直飞慢近一倍。
实战数据参考(2024年Q3普货价格时效):
- 上海→洛杉矶(直飞):时效2-3天,价格42-48元/kg(旺季10月);
- 上海→洛杉矶(经停台北):时效4-6天,价格28-35元/kg(淡季6月);
- 广州→悉尼(直飞):时效3天,价格38-45元/kg;
- 广州→悉尼(经停新加坡):时效5-7天,价格25-32元/kg。
2. 价格:经停的“成本优势”藏着隐性门槛
经停航班的报价通常比直飞低20%-40%,但这种优势有前提:
货物重量:45kg以下小货,经停与直飞价格差异仅5%-10%(比如上海→伦敦,小货直飞85元/kg,经停78元/kg);1000kg以上大货,差异可达35%(直飞55元/kg vs 经停36元/kg)。
经停点选择:经停枢纽机场(迪拜、多哈、仁川)的航班,价格比经停非枢纽(比如吉隆坡、胡志明)低10%-15%,因为枢纽机场的货物集散效率更高,航空公司的装卸成本更低。
3. 操作:经停航班的“隐性风险”更需警惕
直飞航班的操作链路简单:起运港报关→装机→目的港清关,中间无额外环节,而经停航班可能涉及:
经停地临时仓储:若经停机场货物积压,货物可能被转移到保税仓库暂存,产生每天0.5-1元/kg的仓储费;
二次安检:部分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要求经停货物重新安检,敏感货(带电池、液体)可能被扣留,处理周期长达3-5天。
四、实战案例:3次“经停纠纷”教会我的选择法则
案例1:被“直飞”标签坑惨的亚马逊补货
2023年9月,杭州某服装卖家为赶亚马逊黑五补货,要求货代订“上海直飞纽约”的空运,货代承诺“直飞3天达”,实际订的是阿联酋航空EK303(上海→迪拜经停→纽约),货物在迪拜经停时,因当地暴雨导致航班延误12小时,最终比承诺晚到2天,错过了亚马逊的补货截止日,1200件羽绒服被迫降价清仓,损失超80万元。
教训:订舱前务必要求货代提供“航班号+航线图”,通过航司官网查询确认是否经停(如EK303官网明确标注“Dubai Stopover”)。
案例2:用经停航班省下30%运费的“反套路操作”
2024年3月,深圳某电子企业出口5000台路由器到巴西圣保罗,货物非紧急(交期15天),我们推荐了卡塔尔航空QR889(广州→多哈经停→圣保罗),经停多哈时仅停留1.5小时(纯燃油补给,不装卸货物),全程时效9天,价格29元/kg,比直飞(时效5天,价格43元/kg)节省14万元运费,客户最终顺利交货。
经验:非紧急货物优先选择“纯燃油经停”航班(经停时间<2小时,不装卸货物),时效接近直飞,成本直降30%。
五、尾段评测:国际空运经停算直飞吗?给外贸人的终极判断指南
结论先行:国际空运经停不算直飞,但在行业操作中常被模糊标注,判断标准有三:一看航班号是否全程统一(经停航班号不变,中转航班号变更);二查航线图是否有中途降落机场(航司官网可查);三问货代“经停环节是否装卸货物”(纯燃油经停可优先考虑)。
经停的核心价值:对非紧急货物(交期7天以上),经停是性价比之王,尤其适合1000kg以上大货,能节省20%-40%运费;对偏远目的港(如非洲拉各斯、南美利马),经停几乎是唯一可行的空运方式。
风险提示:经停航班的时效波动概率比直飞高40%,订舱时需预留2-3天缓冲期;敏感货(仿牌、食品)尽量避免经停欧美、澳洲的航班,当地海关对经停货物的查验率比直飞高15%-20%。
在外贸运输的棋局里,空运经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需要被正确认识的“工具”,与其纠结“是不是直飞”,不如学会根据货物紧急度、成本预算、目的港位置,在经停与直飞间找到平衡——这才是资深外贸人控制物流成本的核心逻辑。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