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海运如何解决外贸舱位与时效难题?
2012年深秋,我负责的一批价值200万美元的精密仪器卡在了上海港——原定的船公司临时甩柜,距离客户信用证交单期仅剩10天,在其他货代都摇头说“没舱位”时,马士基销售经理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给长期协议客户预留了2个FEU舱位,现在调一个给你,今晚12点前必须进港。”那批货最终如期装船,28天后抵达鹿特丹港,客户顺利清关,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理解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这一称号背后,是怎样的资源调度能力,作为丹麦的跨国企业,马士基集团旗下的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不仅占据着全球约17%的集装箱海运市场份额,更在外贸人最关心的舱位保障、时效稳定、成本控制上,构建了一套难以替代的实战价值体系。
舱位保障:从“抢舱”到“锁舱”的博弈逻辑
在外贸行业,“旺季缺舱”是永恒的痛点,2023年8月,欧洲线运价从淡季的1500美元/FEU飙升至3200美元,仍“一舱难求”,某浙江服装厂老板告诉我,他通过小货代订的船公司临时取消航次,导致20万件秋冬装滞留港口,错过德国圣诞季销售窗口,直接损失超800万元,而我们公司同期通过马士基的“年度舱位协议”,以2800美元/FEU的锁定价格,将3个40尺高柜的家具按时发运,25天后抵达汉堡港。
马士基的舱位保障能力,本质上源于其全球最大的船队规模——截至2024年6月,马士基运营着700余艘集装箱船,总运力超400万TEU,覆盖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这种规模使其能在旺季优先调配资源:2022年上海港疫情封控期间,马士基通过调整周边港口(宁波、太仓)挂靠计划,为我们公司的6个高柜争取到了“陆改水”转港运输,虽然单柜增加了800元人民币的拖车成本,但相比货物滞留的违约金,这已是最优解。
长期合作的客户还能享受“弹性舱位池”服务,我们公司与马士基签订的CSP(Contract Service Package)协议中,约定每月100-150TEU的基础舱位,旺季可上浮30%,价格按季度调整,2023年Q4欧美旺季,我们实际出货量达到180TEU,马士基通过内部舱位调剂,仅将2个高柜的出运时间延后了3天,而同期市场上平均甩柜率高达15%。
航线网络:25天到鹿特丹的“时间杠杆”
外贸人常说:“海运时效不是简单的天数,而是与客户信任度挂钩的杠杆。”马士基的航线网络密度,正是撬动这一杠杆的核心工具,以我们主营的中欧航线为例,马士基在上海-鹿特丹航线上投入了12艘15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每周三班固定船期,基本港覆盖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支线可延伸至欧洲内陆的布拉格、慕尼黑。
2021年,我们为德国客户定制了“门到门”运输方案:从苏州工厂提货,经马士基的驳船运至上海港,装船后25天直达鹿特丹港,再通过马士基的卡车配送至杜塞尔多夫仓库,全程时效控制在32天,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8天,客户因此将订单量从每月5000件提升至8000件,理由是“你们的交货稳定性让我们敢接更紧急的零售订单”。
不同航线的时效与价格差异,需要精准把控,以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为例:上海至美西基本港(洛杉矶/长滩),马士基的“TP1”快航服务时效12-14天,价格1800美元/FEU;而“TP2”慢航服务时效16-18天,价格1200美元/FEU,我们会根据货物价值选择:高毛利的电子产品走快航,低毛利的纺织面料走慢航,去年为美国沃尔玛供应的节日礼品,通过慢航运输100个FEU,单柜节省600美元,总成本降低6万美元,时效虽慢4天,但完全在沃尔玛的交货宽限期内。
对于新兴市场,马士基的提前布局更显优势,2022年我们开拓越南市场时,胡志明港至欧洲的直达航线极少,其他船公司需要经新加坡中转,时效45天以上,而马士基已开通胡志明-鹿特丹直达航线,时效38天,价格2200美元/FEU,帮助我们比竞争对手提前一周将样品送达客户手中,顺利拿下300万美元订单。
成本优化:从“单柜价格”到“全链路降本”
很多外贸企业只盯着“单柜海运价”,却忽视了全链路成本,马士基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帮客户算清“总账”,2023年,我们从重庆出口一批汽车零部件到汉堡,传统方案是陆运至上海港(1800元/柜)+海运(2000美元/FEU),总成本约15600元/柜(按汇率7计算),时效35天,马士基销售团队推荐了“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方案”:重庆果园港通过铁路至上海港(运费1200元/柜,比陆运省600元),衔接海运“天天班”服务,虽然海运价略涨至2100美元/FEU,但总成本降至15300元/柜,且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小,时效稳定在33天,一年下来,仅这条线路就节省成本28.8万元。
数字化工具是降本的另一把钥匙,马士基的“Maersk Spot”平台支持实时查询舱位和价格,2023年我们通过该平台订舱120次,平均节省2小时/次的沟通时间,错误率从5%降至1%以下,更关键的是“动态定价”功能:去年11月欧洲线价格波动剧烈,平台显示11月15日订舱价格2300美元/FEU,11月20日将降至2000美元/FEU,我们果断调整出货计划,延迟5天订舱,10个FEU节省3000美元。
长期合作的协议客户还能享受额外福利,我们与马士基签订的年度货量超5000TEU,除了舱位优先,还能获得港口操作费(THC)9折、文件费减免50元/票的优惠,按每月400TEU计算,THC每柜节省45元,一年节省21.6万元;文件费每月40票,一年节省2.4万元,合计24万元,这些“隐性成本”的节省,往往比海运价折扣更实在。
风险应对:当“黑天鹅”遇上“全球网络”
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中,全球12%的海运量受阻,我们当时有3个FEU在“长赐号”所在的船公司船上,滞留长达2周,而同期马士基有14艘船受影响,但通过其全球调度中心,48小时内就调整了7艘船改道好望角,虽然航程增加3000海里、时效延长10天,但避免了货物长期滞留,我们另一批通过马士基运输的货物,正是改道船队中的一艘,最终仅比原计划晚到8天,客户通过调整销售计划消化了延迟,未产生违约金。
疫情期间的“空箱荒”更凸显马士基的资源调配能力,2022年上海封控时,很多船公司将空箱调往美西港口,导致华东地区空箱短缺,提箱费从200元/柜飙升至1500元/柜,而马士基通过“空箱回流激励计划”,给我们提供每柜500元的空箱调运补贴,只要我们将从欧洲进口的空箱优先还至上海港,我们协调了3家进口客户,3个月内回流空箱80个,获得补贴4万元,同时提箱费稳定在300元/柜,比市场平均低1200元/柜。
港口拥堵是外贸人的噩梦,但马士基的“港口敏捷性”服务能缓解这一问题,2023年洛杉矶港拥堵时,美西基本港平均等待时间10天,我们通过马士基的“长滩港优先靠泊权”服务(额外支付500美元/柜),货物靠港后2天内完成卸船,比其他船公司快8天,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客户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仓库急需补货,避免了因缺货导致的终端销售损失,这笔投入最终转化为客户追加的200万美元订单。
评测:丹麦马士基——全球航运业的“稳定器”与“双刃剑”
作为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的核心优势在于“规模带来的确定性”,其覆盖13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的航线网络,700余艘船舶的运力储备,以及“端到端”的物流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外贸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稳定器”,从实战角度看,马士基尤其适合高货值、长周期合作的企业——我们与马士基合作12年,从未因船公司原因导致货物丢失或严重损坏,货物准时交付率稳定在92%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的75%。
但“大”也意味着一定的“重”,马士基的价格通常比中小型船公司高10%-15%,对于低毛利、短单客户可能不够友好;其标准化流程在应对突发需求时灵活性稍弱,比如临时加柜可能需要支付高额溢价,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的定价策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行情,旺季时价格涨幅往往领先于行业。
综合来看,马士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它是保障供应链稳定、提升客户信任度的利器;用错了,则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于年出货量超2000TEU、注重长期合作的外贸企业,与马士基签订协议是“性价比之选”;而对于小批量、短期订单,或许可以搭配中小型船公司灵活补位,但无论如何,在全球化贸易的复杂环境中,了解并善用马士基这一丹麦巨头的资源,始终是外贸人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