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AMS费用是什么?由谁支付?

上周三下午3点,上海港到洛杉矶的集装箱船即将截单,货代突然来电:“AMS还没申报,再晚船公司就拒载了!”电话那头,客户却带着怒气反驳:“我们是EXW条款,凭什么要付这35美元?”双方争执不下时,距离AMS申报截止仅剩2小时——这是我从事外贸12年来第7次遇到的“AMS费用纠纷”,看似不起眼的几十美元,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货物延误、港口罚款,甚至整柜货物被海关扣留,今天结合10+实战案例,拆解“海运AMS是什么费用”“由谁支付”这两个核心问题,附价格时效数据与避坑指南。

海运AMS费用是什么?由谁支付?

一、AMS费用:不是“苛捐杂税”,是美国海关的“反恐通行证”

AMS,全称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自动化舱单系统),是美国海关在“9·11”后推出的反恐监管措施,要求所有运往美国的海运货物(包括美属波多黎各、关岛等地区),必须在开船前24小时向美国海关提交详细舱单数据,简单说,AMS是货物进入美国的“电子身份证”,没有它,货物连港口都出不了。

从性质看,AMS费用并非船公司或货代的“额外收费”,而是申报服务成本:包括货代或报关行的人工录入费、系统对接费、海关数据传输费,以及可能产生的修改费,以普货为例,上海、深圳等主要港口的AMS申报流程通常是:货代收集货物信息(收发货人税号、HS编码、货物描述、件重尺等)→录入AMS系统→提交美国海关→海关审核通过(通常1-2小时反馈)→生成“AMS提单号”,整个过程中,任何环节出错(比如HS编码与货物不符、收发货人信息缺失),都可能触发海关“二次审核”,甚至要求重新申报。

二、AMS费用多少钱?25-50美元的背后:3个影响因素与1个“隐形坑”

市场上AMS费用的报价通常在25-50美元/票,但具体金额会因3个因素浮动,新手常踩的“低价陷阱”也藏在这里。

1. 货物类型:普货vs敏感货,价差10美元起

普货(如服装、家具、电子产品)申报简单,AMS费用通常在25-35美元,去年操作的“FOB上海-洛杉矶服装订单”,1个40HQ柜,货代报价28美元,包含基础申报和1次免费修改;而敏感货(如医疗器械、带电池产品)因需额外提交“FDA认证”“电池备案书”,申报复杂度上升,费用会涨到35-50美元,2022年发往迈阿密的“带锂电池的灯具”,AMS费用42美元,比同柜普货高出14美元。

2. 申报复杂度:改单1次,多付50美元

美国海关对AMS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任何字段错误(如件数多写1箱、重量少报10kg)都可能被标记“异常”,此时需申请“AMS改单”,改单费通常是50-100美元/次,且改单时效需1-3小时(紧急情况可加急,费用翻倍),2021年曾帮客户处理过“HS编码错误”案例:原申报“6205.20”(棉制衬衫),实际应为“6205.30”(化纤衬衫),改单费80美元,加上2小时加急费,总成本达160美元——比初始申报费高4倍。

3. 货代资质:“低价货代”可能藏着“二次收费”

大货代(如中外运、中远海运物流)因系统稳定、对接海关通道优先,AMS费用会稍高(30-45美元),但服务有保障;小货代可能报价“19美元/票”吸引客户,后续却以“系统录入费”“海关传输费”为由追加收费,去年接触的深圳某货代,初始报AMS 22美元,最终结算时却加了“数据校验费8美元”“紧急通道费15美元”,实际支付45美元,比大货代还贵。

三、谁来支付AMS费用?贸易术语是“裁判”,合同约定是“底线”

“AMS由谁支付”是外贸争议的重灾区,核心原则是:以贸易术语为基础,合同明确约定为补充,以下结合4种高频贸易术语,附真实订单案例:

1. FOB条款:90%的情况由卖方支付

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条款下,卖方需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前的一切费用”,而AMS申报是货物装船前的必要手续(没有AMS,船公司拒绝装船),2023年操作的“FOB上海-洛杉矶家具订单”(40HQ柜),AMS费用28美元由我方(卖方)支付,包含在“国内费用”报价中;同年另一笔“FOB宁波-纽约服装订单”,客户坚持“FOB只付运费”,最终通过合同补充条款约定“AMS费用由卖方承担,计入报价”,避免争议。

2. EXW条款:买方“全包”,但别忘“提醒义务”

EXW(工厂交货)条款下,买方负责从工厂提货到目的港的所有费用,包括AMS,2022年帮东莞某工厂处理“EXW深圳-纽约电子产品订单”,客户(买方)委托的货代报价AMS 45美元,因客户对流程不熟悉,我方主动提供HS编码、箱单等资料,协助完成申报,最终客户顺利支付,但需注意:若卖方未及时提醒AMS申报截止时间,导致货物延误,可能被追责(曾有同行因未提醒EXW客户,被判承担30%延误损失)。

3. CIF/CIP条款:卖方“一管到底”

CIF(成本+保险+运费)条款下,卖方负责到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AMS作为“出口合规成本”,自然由卖方承担,2021年“CIF上海-休斯顿化工品订单”,因货物含腐蚀性成分,AMS申报需额外提交“MSDS安全数据表”和“危险品分类报告”,费用升至50美元,我方提前在报价单注明“含AMS及危险品申报费”,客户无异议。

4. 特殊情况:“模糊条款”引发的5000美元罚款

2020年处理过一笔“FCA上海-洛杉矶玩具订单”,合同未明确AMS费用承担方,我方(卖方)认为“FCA交货地在上海,应由买方支付”,买方认为“卖方负责出口清关,AMS属于清关费用”,争执中,AMS申报延迟2小时,美国海关以“未按时提交舱单”为由罚款5000美元,最终双方协商各承担50%,教训是:任何贸易术语下,必须在合同中明确“AMS费用由XX方承担”,避免使用“杂费”“操作费”等模糊表述

四、时效红线:24小时截止,修改一次损失50美元+2小时

AMS申报的“生死线”是开船前24小时,必须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海关审核通过”,以“上海-洛杉矶”航线为例,若船期是周五12:00开船,AMS申报截止为周四12:00前;若申报后发现错误(如收发货人税号少一位),修改需在截止时间前完成,否则:

- 改单费50-100美元/次(视货代而定);

- 若超过截止时间,海关可能要求“货物滞留港口”,产生滞港费80-150美元/天(洛杉矶港曾出现过货物滞留3天,产生450美元滞港费的案例);

- 极端情况:海关认定“申报信息虚假”,直接扣留货物,罚款5000-10000美元(2019年宁波某公司因HS编码错误,被美国海关罚款8000美元,货物扣留21天)。

五、评测:AMS费用——“小钱大风险”,3个实操建议

1. 费用性质:必要合规成本,不可省

AMS费用不是“可选消费”,而是美国海关的强制要求,无论金额多少(25-50美元),必须纳入预算,建议在报价时单独列出“AMS费用XX美元”,避免客户误解为“乱收费”。

2. 支付原则:贸易术语+合同约定=“双重保险”

优先以INCOTERMS 2020为准(FOB/FCA卖方付,EXW买方付),但务必在合同中写明“AMS费用由XX方承担,金额上限XX美元”,尤其是与新客户合作时,可附“AMS申报流程说明”,降低沟通成本。

3. 风险控制:选对货代+留好凭证

- 货代选择:优先合作有“美国FMC备案”“NVOCC资质”的公司(如中外运、锦程物流网认证货代),避免小货代“低价接单+后续加价”;

- 凭证保留:要求货代提供“AMS申报回执”(含海关审核通过截图),并注明“申报时间、提单号、费用金额”,作为纠纷时的证据。

写在最后

12年外贸生涯,见过太多因“30美元AMS费用”撕破脸的客户,也见过因漏报AMS导致整柜货物被扣的同行,AMS费用的本质,是“合规成本”而非“利润点”,支付方的认定需回归贸易术语与合同约定,而核心是“提前沟通、明确责任”,外贸无小事,几十美元的细节,可能决定一笔百万订单的成败。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