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申报方式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合适的?
海关申报(又称“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受委托的报关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在货物进出境时,在规定期限内以电子数据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形式,向海关如实报告实际进出口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目的地等信息,并提交相关单证,接受海关审核、查验、征税、放行等监管程序的法定行为。
海关申报是“向海关报备货物进出境情况”的法定手续,是货物合法进出境的前提。
二、报关单证的申报方式
报关单证包括报关单(核心申报凭证)和随附单证(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合同、许可证件等),根据海关监管要求和技术发展,申报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提交形式”划分(主流方式)
1.电子数据申报(核心方式)
定义: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统一平台)或“互联网+海关”平台,向海关提交电子数据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电子数据(如扫描件、PDF、XML格式等)。
特点:高效、便捷,是当前海关申报的主要形式,占比超过95%,海关接收电子数据后,通过系统自动审核或人工审核,反馈“接受申报”“退单修改”“查验通知”等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报关手续“应当采用纸质报关单和电子数据报关单的形式”,电子数据与纸质报关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纸质单证申报(辅助方式)
定义:在电子数据申报基础上,根据海关要求提交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如海关人工审核时需核对原件,或企业无电子申报条件)。
适用场景:
- 海关审核时需验核纸质单证原件(如特殊许可证件、手工签注单据);
- 企业未开通电子申报权限(极少情况);
- 系统故障等特殊情形。
注意:纸质申报需与电子数据一致,否则海关不予接受。
(二)按“通关模式”划分
1.无纸通关申报
定义:全程通过电子数据完成申报,无需提交纸质单证(海关另有要求除外),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
适用范围:A类及以上信用企业、规范申报的一般货物(如普通商品、加工贸易货物等),可自主选择无纸通关,海关审核通过后直接放行,大幅缩短通关时间(平均1-2小时)。
优势:无需打印、递交纸质单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2.有纸通关申报
定义:需提交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海关人工核对纸质单证后办理通关手续。
适用范围:
- 无纸通关条件不满足(如企业信用等级较低、商品涉及敏感监管证件);
- 海关要求验核纸质单证原件(如文物、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证)。
(三)按“申报时间”划分
1.提前申报
定义: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前(如到港前3天内),提前向海关申报,提交提单、发票等预录入数据。
优势:货物到港后可快速验放,缩短滞港时间,尤其适用于“船期紧张”“鲜活易腐货物”“大宗商品”等。
注意:需确保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一致,若货物到港后发现数据不符,需及时修改,否则可能影响通关。
2.运抵申报(常规申报)
定义: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如港口、机场、保税区)后,在规定期限内申报(进口货物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出口货物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前)。
适用场景:大多数普通货物的常规申报方式,数据准确性较高(货物已实际到港,可核对装箱单等信息)。
3.即时申报
定义:货物实际进出境时(如随身携带的货物、快件、邮递物品)即时向海关申报,通常适用于小额、零星进出口。
(四)特殊申报方式(针对特定场景)
1.集中申报
定义:经海关备案,收发货人在同一口岸多批次进出口同一类型货物(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加工贸易料件),可定期(如每周、每月)汇总向海关申报,无需逐票申报。
优势:减少申报次数,降低企业人力成本,适用于高频、小额、标准化货物。
2.分步申报
定义:对于大宗商品(如原油、矿石)、成套设备等,可先提交“概要申报”(核心信息,如品名、数量、总值),海关先验放货物,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如3个月内)补报“完整申报”(详细规格、价格、原产地等)。
优势:解决“货物到港但单证未齐”的矛盾,加快通关速度。
3.汇总申报
定义:保税监管区域(如自贸区、综保区)内企业,对“区内流转”“区外进出”的多批次货物,可按规定汇总统计后申报,简化监管手续。
海关申报的核心是“如实、及时、完整”向海关报告货物信息,申报方式以电子数据申报(无纸通关) 为主,纸质申报为辅,结合“提前申报”“集中申报”等特殊方式,可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企业需根据货物类型、单证情况及海关要求,选择合适的申报方式,避免因申报不当导致滞关、罚款等风险。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