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流程有哪些?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国际海运的基本操作流程
国际海运流程可分为“出口端操作→海运运输→进口端操作”三大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阶段1:出口端操作(发货人侧)
1. 确认需求与订舱
核心动作:发货人根据贸易合同(如FOB、CIF条款)确认运输责任方(卖方或买方安排运输),通过货代或直接向船公司订舱。
关键文件:
货运委托书(Booking Note, B/N):包含货物信息(品名、重量、体积、件数)、起运港、目的港、船期要求、运输条款(FCL/LCL)等,是订舱的核心依据。
贸易合同:明确运输责任(如FOB下买方订舱,CIF下卖方订舱)。
注意:整箱(FCL)需确认集装箱尺寸(20GP/40GP/40HQ等),拼箱(LCL)需货代整合多个货主货物拼箱。
2. 货物包装与标记
核心动作:根据货物特性(如易碎品、危险品、液体等)进行合规包装,并标注清晰唛头。
包装要求:
- 普通货物:防潮、防震(如木箱、纸箱+缓冲材料),避免运输中挤压损坏;
- 危险品:需符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使用UN认证包装,粘贴危险品标签;
- 超大超重货:需提前确认码头吊装能力,必要时定制框架箱。
唛头(Shipping Mark):包含目的港、提单号、件数(如“NO.1-10”)、毛重/净重,避免货物混淆或错运。
3. 出口报关与报检
报关:向起运港海关申报货物出口,需提交以下文件:
- 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装箱单(Packing List)、报关单(Customs Declaration Form);
- 提单草稿(B/L Draft)、贸易合同;
- 特殊文件(如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熏蒸证书等,依商品和目的国要求)。
报检:针对法检商品(如食品、化妆品、机械等),需向商检部门申请检验,取得《出境货物通关单》,海关凭此放行。
注意:文件需真实准确(如品名、HS编码、金额与实际货物一致),避免因“低报货值”“品名不符”导致海关扣货或罚款。
4. 货物集港与装船
集港:报关放行后,货物由拖车运至码头指定堆场(FCL)或货代仓库(LCL拼箱),码头核对货物信息与订舱单一致后接收。
装船:船公司根据配载计划将集装箱装上船舶,码头签发“装货单(Shipping Order, S/O)”,货物正式进入运输环节。
**阶段2:海运运输(船公司侧)
核心动作:船公司承担海上运输责任,货物从起运港航行至目的港,期间会生成提单(Bill of Lading, B/L)——货物所有权凭证,发货人需凭提单在目的港提货。
提单类型:
- 正本提单(Original B/L):需邮寄给收货人,凭正本提货(安全性高,适合信用证结算);
- 电放提单(Telex Release B/L):船公司通过电邮通知目的港代理放货,无需正本(速度快,适合信任度高的交易)。
运输跟踪:通过船公司官网或货代系统输入提单号,可实时查看船舶动态(如预计到港时间、当前位置)。
阶段3:进口端操作(收货人侧)
1. 目的港清关
核心动作:收货人或其代理向目的港海关申报进口,需提交文件:
- 提单(正本或电放提单)、商业发票、装箱单;
- 进口许可证(如目的国对特定商品限制)、原产地证(享受关税优惠,如RCEP原产地证);
- 其他文件(如卫生证书、检验检疫证明,依目的国法规)。
注意:提前确认目的国海关要求(如美国需AMS舱单申报,欧盟需ENS申报),避免因文件缺失导致清关延误。
2. 缴纳税费与提货
税费:海关根据货物HS编码和CIF价格计算进口关税、增值税(部分国家有消费税),收货人缴纳后取得“税单”。
提货:清关+缴税完成后,收货人凭提单和提货单(Delivery Order, D/O)到码头堆场提取货物(FCL)或货代仓库提取拼箱货(LCL),运输流程结束。
二、如何操作最安全?—— 关键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海运涉及多方主体和长链条运输,安全操作需从“货物保护、合规性、风险转移、责任明确”四方面入手:
1. 货物安全:包装+装载合规,避免物理损坏
包装适配货物特性:易碎品用气泡膜+木箱加固,液体用防漏容器,粉末类密封包装;危险品严格按IMDG规则包装,避免因“包装不合格”被船公司拒载或运输中泄漏。
装载加固:FCL货物需在集装箱内用绑扎带、木楔固定,避免航行中货物晃动碰撞(如重货放底部,轻货放上部,重心平衡);LCL货物由货代负责拼箱,需要求货代提供装载照片,确认货物无挤压。
2. 合规安全:文件准确+申报真实,避免海关风险
文件“三单一致”:商业发票、装箱单、报关单的“品名、HS编码、数量、金额”必须与实际货物一致,避免“伪报品名”(如将“旧设备”报为“新设备”)导致海关扣货、罚款,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提前确认目的国法规:
- 美国禁止进口“未经FDA注册的医疗器械”,欧盟禁止“含双酚A的塑料餐具”;
- 部分国家(如巴西、印度)要求提单收货人必须是本地公司,否则无法清关。
3. 风险转移:购买货运保险,覆盖意外损失
必买保险场景:海运中自然灾害(台风、海啸)、意外事故(船舶碰撞、搁浅)、码头操作失误(吊机损坏集装箱)等风险难以完全避免,需通过货运保险转移风险。
保险类型:
- 平安险(FPA):覆盖自然灾害导致的全损+意外事故导致的部分损失;
- 一切险(All Risks):覆盖平安险+一般外来风险(如偷窃、雨淋、破碎),建议优先选择。
投保要点:保险金额按“CIF价格×110%”投保(含10%预期利润),保单需注明货物信息、起运港/目的港、保险责任区间(“仓至仓条款”最全面,从发货人仓库到收货人仓库)。
4. 合作安全:选择可靠伙伴,避免“服务商风险”
货代/船公司筛选:
- 核查资质:货代需有NVOCC(无船承运人)证书,船公司需在目的国海事部门备案;
- 参考口碑:通过“企查查”查看企业诉讼记录,或咨询同行推荐(避免选择“低价但无资质”的小货代,可能卷款跑路或伪造提单)。
警惕“提单诈骗”:例如货代签发“假提单”(非船公司正本提单),导致收货人无法提货,应对措施:要求提单抬头为船公司(而非货代),或通过“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核查提单真实性。
5. 全程监控:跟踪货物动态,及时处理异常
实时跟踪:通过船公司官网(如马士基、中远海运)或货代系统输入提单号,监控船舶位置、预计到港时间(ETA),若延误(如“甩柜”——船公司因舱位不足漏装货物),需立即要求货代协调补舱或索赔。
异常处理:若货物到港后发现损坏,需第一时间向船公司/货代提交“货损通知”(提货时在提单上批注“货物损坏”),并联系保险公司定损理赔。
6. 合同明确:责任条款细化,避免纠纷
运输合同要点:与货代/船公司签订合同时,需明确:
- 货损赔偿上限(如按《海牙规则》,船公司赔偿限额为每件835SDR,不足时需通过保险补充);
- 延误责任(如因船公司原因延误导致收货人罚款,需约定赔偿比例);
- 费用明细(避免“隐性收费”,如目的港“滞箱费”“堆存费”未提前说明)。
国际海运的基本流程是“订舱→包装→报关→装船→运输→清关→提货”,安全操作的核心是“合规+防损+避险”:通过准确的文件、适配的包装、可靠的伙伴、全面的保险,将货物从发货人安全送达收货人手中,对于新手,建议优先选择有经验的货代协助全流程操作,降低自行操作的风险。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