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资出口清关怎么合规?流程及风险防控指南

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的出口需求仍持续存在,但各国对防疫物资的监管政策、认证要求、清关流程存在差异,且部分国家政策动态调整频繁,本指南在基础版清关流程上,结合最新政策变化和实操经验,从国内出口准备、出口报关流程、目的国清关要求、风险防控等维度进行升级细化,帮助企业高效合规完成清关。

防疫物资出口清关怎么合规?流程及风险防控指南

一、防疫物资范围界定(先分类,再合规)

需先明确出口物资的“医用/非医用”属性及产品类别,避免因分类错误导致清关延误或处罚:

医用防疫物资:用于医疗场景(如医院、诊所),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管要求,包括:医用口罩(GB 19083-2010)、医用防护服(GB 19082-2009)、医用护目镜、呼吸机(医用)、新冠检测试剂盒(IVD)等。

非医用防疫物资:用于日常防护,如民用口罩(GB/T 32610-2016)、普通防护服、消毒凝胶等,监管要求相对宽松,但需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二、国内出口前准备:资质、认证与文件清单

出口防疫物资需先完成国内合规性审核,避免因“资质不全”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目的国拒收,以下为核心准备事项:

(一)企业资质:区分“生产企业”与“出口企业”

1、生产企业资质(若自产自销):

-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包含“医疗器械生产”或“防疫物资生产”);

- 医用防疫物资: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属地药监局核发);

- 非医用防疫物资:需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符合国内标准,如口罩需符合GB/T 32610-2016)。

2、出口企业资质(若贸易型企业采购出口):

-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

- 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海关总署“单一窗口”在线办理);

- 若出口医用物资,需额外取得生产企业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用产品核心凭证,无此证不得出口医用物资)。

(二)核心认证:区分“国内合规”与“目的国准入”

防疫物资出口需同时满足中国出口监管要求目的国进口准入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认证类型适用场景核心要求
国内出口必备 所有防疫物资出口 - 医用物资:《医疗器械注册证》+ 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 非医用物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需CNAS/CMA认证机构出具)
目的国准入认证 不同国家/地区差异化要求 - 欧盟:CE认证(医用物资需符合EU 2017/746(MDR)法规,非医用需符合PPE法规)
- 美国:FDA注册(医用物资需列名FDA Class I/II,非医用需符合ASTM标准)
- 东盟:部分国家需东盟医疗器械指令(AMD)认证或本地注册(如印尼需BPOM认证)
- 非洲:多数国家需COC符合性证书(如尼日利亚SONCAP、肯尼亚PVOC)

(三)出口文件清单:“一票一证”需齐全

出口报关时需提交以下文件,缺一不可(建议提前通过“单一窗口”或报关行预审):

文件类型医用物资非医用物资
基础贸易文件 商业发票、装箱单、外贸合同、提单/运单 商业发票、装箱单、外贸合同、提单/运单
监管特殊文件 《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海关总署2020年53号公告要求)+ 《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需注明“非医用”)
目的国清关文件(随货) 目的国要求的认证文件(如CE/FDA证书)、原产地证(如需享受关税优惠) 目的国要求的产品标准检测报告(如欧盟非医用需EN 149标准)

三、出口报关流程:电子化操作+全流程时效管控

2023年起,中国海关全面推行“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防疫物资出口报关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https://www.singlewindow.cn)线上完成,流程如下:

(一)关键步骤:

1、HS编码确认:提前通过“智能归类助手”(海关总署官网工具)确认产品HS编码,避免因归类错误导致监管证件缺失(如医用口罩HS编码:6210101000,需监管条件“AB”,即需出境货物通关单)。

2、电子报关单录入:在“单一窗口”填写报关单,上传商业发票、装箱单、合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医用物资)等电子单据,系统自动校验监管条件。

3、查验与放行:海关对防疫物资实行“优先查验”,若单据齐全、归类正确,一般1-2个工作日放行;若需现场查验,需提前准备产品样品、认证原件备查。

(二)运输方式差异:

海运/空运(大宗货物):需提前3天向海关“提前申报”,提交舱单数据;若为医用物资,需在提单备注“MEDICAL SUPPLIES”,避免目的国清关延误。

国际快递(小批量货物):通过DHL/FedEx等快递企业代理报关,需向快递企业提供清关文件(如CE/FDA证书),快递企业会协助完成目的国清关,但需额外支付代理服务费。

四、目的国清关要求(分地区详解)

不同国家对防疫物资的进口监管差异较大,以下为重点贸易区域的清关要点(2024年最新政策):

(一)欧盟(含英国)

核心要求

- 医用物资:需符合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 2017/746),CE证书需包含“Notified Body”(公告机构)编号(如TÜV、SGS),且产品标签需标注“CE”标志+公告机构编号+原产国。

- 非医用物资:需符合个人防护装备法规(PPE 2016/425),CE证书需覆盖产品标准(如口罩需EN 149:2001+A1:2009)。

特殊注意:英国脱欧后需单独申请UKCA认证(2025年1月1日起CE证书在英不再生效),清关时需提交UKCA证书+进口商EORI号。

(二)美国

核心要求

- 医用物资:需完成FDA注册(通过FDA官网“CDRH”系统提交,周期约2-4周),产品需列名FDA Class I/II(如医用口罩为Class I,呼吸机为Class II),进口时需提供FDA注册号+进口商PIN码。

- 非医用物资:需符合ASTM标准(如口罩需ASTM F2100-21),且包装需标注“NON-MEDICAL USE ONLY”,避免被误认为医用物资扣关。

特殊注意:美国海关对防疫物资查验率较高,建议提前通过FDA“产品列名查询工具”确认合规性(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RL/rl.cfm)。

(三)东盟(RCEP成员国)

核心要求

- 医用物资:印尼需BPOM认证(周期约3-6个月),马来西亚需MDA注册,泰国需TFDA注册;非医用物资需符合东盟标准(如口罩需AS/NZS 1716:2012)。

- 关税优惠:凭RCEP原产地证书可享受0-5%关税减免(如越南对医用口罩进口关税从10%降至0)。

清关文件:需提交东盟语+英语双语发票,产品标签需标注“Made in China”及进口商信息。

(四)非洲(重点国家)

尼日利亚:需提前申请SONCAP证书(分PC产品证书+SC清关证书),医用物资需额外提供NAFDAC注册证。

南非:医用物资需SAHPRA注册,非医用需符合SANS标准(如口罩需SANS 149:2011),清关时需提交COC符合性证书。

五、特殊注意事项(升级版新增要点)

(一)包装与标签:“信息完整+合规标注”

:需包含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名称、原产国(“Made in China”)、执行标准(如GB 19083-2010)、认证标志(CE/FDA等)、储存条件、有效期等。

语言要求:欧盟需英语+本地语言(如德国需德语),美国需英语,东盟需英语+本地语言(如印尼需印尼语)。

(二)疫情特殊政策动态跟踪

部分国家仍保留疫情期间的“绿色通道”或“限制措施”,需提前通过目的国海关官网或商会确认:

- 如巴西对医用呼吸机进口实行“零关税+快速清关”,但需提交卫生部进口许可;

- 印度对非医用口罩进口仍实行“自动进口许可”(需提前在DGFT系统申请)。

(三)最新政策:2024年新增要求

欧盟:自2024年5月起,医用防疫物资CE证书需包含“产品追溯码”(UDI码),未标注UDI码的货物将被退运。

美国:FDA加强对“非医用冒充医用”物资的查处,2024年以来已累计退运300+批次违规口罩,企业需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NON-MEDICAL”。

六、风险提示与应对措施

风险类型表现形式应对措施
认证不合规 目的国因CE/FDA证书无效扣货 选择经目的国官方认可的认证机构(如欧盟公告机构需在NANDO数据库可查:https://ec.europa.eu/growth/tools-databases/nando/)
文件缺失导致延误 缺少原产地证或检测报告导致清关滞留 提前3-5天通过“单一窗口”预审文件,委托专业报关行核查单据完整性。
目的国政策变动 突发进口禁令或关税调整(如土耳其2024年对口罩加征10%关税) 订阅目的国海关“贸易预警”邮件(如美国FDA“Import Alert”:https://www.fda.gov/importalert),与海外代理保持实时沟通。

七、附:常用工具与资源

1、HS编码查询:海关总署“智能归类助手”(http://归类助手.cn)

2、认证查询:欧盟CE公告机构(NANDO数据库)、美国FDA列名查询(FDA官网)

3、报关申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https://www.singlewindow.cn)

4、政策咨询: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预警中心(http://www.ccpit.org)

:防疫物资出口清关需“合规先行、细节把控”,企业应提前3-6个月规划认证与注册,选择熟悉目的国政策的代理报关行,并实时跟踪最新监管动态,避免因“信息差”导致货物被扣或退运。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