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重、体积重、计费重是什么?如何确定计费重?

**一、定义:三者的核心区别

1.实重(Actual Weight)

实重、体积重、计费重是什么?如何确定计费重?

即货物的实际物理重量,指通过称重设备(如电子秤)直接测量出的重量,单位通常为千克(kg)或磅(lb)。

- 例:一箱金属零件,称重后为20kg,实重即为20kg。

2.体积重(Volumetric Weight / Dimensional Weight)

又称“抛重”,是物流行业为平衡轻泡货物(体积大但重量轻)运输成本而设定的换算重量,由于轻泡货会占用更多运输空间(如棉花、泡沫制品),若仅按实重收费,物流公司运力利用率低、收益失衡,因此需按体积换算成“重量”计费。

计算公式(因物流方式/公司略有差异,以下为通用标准):

空运/快递:体积重(kg)= 长(cm)× 宽(cm)× 高(cm) ÷系数(常见系数:5000、6000,部分公司用4800)。

- 例:DHL、FedEx、UPS常用6000(国际标准),部分专线物流用5000(更严格,体积重更高)。

海运:体积重(kg)= 长(cm)× 宽(cm)× 高(cm) ÷大系数(如10000、12000,因海运空间成本较低),或直接按“立方米(CBM)”计费(1CBM≈1000kg)。

单位换算技巧:若用米(m)计算体积,公式可简化为:

体积重(kg)= 长(m)× 宽(m)× 高(m)×167(因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6000≈166.67,即1CBM≈167kg)。

3.计费重(Chargeable Weight)

即物流公司最终用于计算运费的重量,取“实重”和“体积重”中的较大值(行业通用原则:“择大计费”)。

- 若货物为“重货”(实重 > 体积重),计费重=实重;

- 若货物为“轻泡货”(体积重 > 实重),计费重=体积重。

二、关系:如何通过实重和体积重确定计费重?

三者的核心逻辑是:计费重由实重和体积重“竞争”产生,最终取更大值作为运费计算依据,具体关系可总结为:

1. 重货场景:实重 > 体积重 → 计费重=实重

当货物密度大(如金属、石材、电子产品),实重通常大于体积重,此时计费重直接按实重计算。

- 例:一台笔记本电脑,实重3kg,尺寸30cm×20cm×5cm,体积重=(30×20×5)÷6000=3000÷6000=0.5kg,实重(3kg)> 体积重(0.5kg),计费重=3kg。

2. 轻泡货场景:体积重 > 实重 → 计费重=体积重

当货物密度小(如衣物、家具、泡沫包装),体积重会超过实重,此时计费重按体积重计算(避免“占空间却轻量”导致运力浪费)。

- 例:一箱羽绒服,实重5kg,尺寸60cm×50cm×40cm,体积重=(60×50×40)÷6000=120000÷6000=20kg,体积重(20kg)> 实重(5kg),计费重=20kg。

**3. 特殊情况:实重=体积重

若货物实重与体积重恰好相等(如中等密度货物),计费重直接取该值。

- 例:一箱书籍,实重10kg,尺寸50cm×40cm×30cm,体积重=(50×40×30)÷6000=60000÷6000=10kg,计费重=10kg。

三、关键影响:为何体积重如此重要?

物流公司的核心资源是运输空间(如飞机货舱、集装箱容积),而非单纯承重能力,轻泡货若仅按实重收费,会导致“空间被占满但重量未达标”,物流公司收益大幅下降,体积重本质是将“空间成本”转化为“重量指标”,确保运费与资源消耗匹配。

四、实操建议:如何避免计费争议?

1、提前计算体积重:发货前务必测量货物长、宽、高(精确到厘米),按物流公司给定的系数(如6000)计算体积重,对比实重后预估计费重。

2、压缩包装体积:对轻泡货(如衣物、被褥),使用真空压缩袋减少体积,可直接降低体积重和运费。

3、确认物流商系数:不同公司/运输方式的体积重系数可能不同(如空运6000 vs 海运10000),务必提前与物流商确认,避免按更高系数计算(如误将5000当6000,体积重会增加20%)。

实重是货物的实际重量,体积重是空间成本的换算指标,计费重则是两者中对物流公司更“不利”的那个(即更大值)。

- 逻辑链:体积重 ↔ 实重 → 取大值=计费重 → 计费重×单价=运费

掌握三者关系,可帮你更精准地规划物流成本,避免因“轻泡货”被收取高额运费!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