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价格三连降后,7月GRI能否提振?未来走势如何?

博主:嘻哈风嘻哈风 今天 15 0条评论

**一、近期海运价格是否“三连降”?

根据最新的运价指数(截至2023年6月),主要航线海运价格确实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但“三连降”需结合具体时间段和航线来看:

海运价格三连降后,7月GRI能否提振?未来走势如何?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

2023年4月、5月、6月,SCFI综合指数连续三个月下跌,从4月初的约1400点降至6月底的约900点(具体数值需以当月末数据为准),主要受欧美需求疲软、运力过剩影响。

美西航线:从4月的约1200美元/FEU降至6月的约800美元/FEU,累计降幅超30%;

欧洲航线:从4月的约1500美元/FEU降至6月的约1100美元/FEU,降幅约27%。

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WCI)

全球综合运价连续6周下跌,6月底较3月底下降约20%,部分航线(如美西)已接近2019年疫情前水平。

2023年二季度(4-6月)海运价格整体呈“三连降”趋势,尤其欧美干线运价持续低迷,主要因全球需求复苏缓慢、集运市场供过于求。

二、7月船公司GRI加收情况:宣布与实际执行的差异

1、船公司GRI宣布动态

部分船公司(如马士基、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等)已宣布从7月1日起对部分航线加收GRI,幅度多为300-600美元/FEU,主要针对欧美航线。

背景:传统上三季度为海运旺季(欧美圣诞备货启动),船公司试图通过GRI提振运价,缓解盈利压力。

2、实际执行可能性较低

供需矛盾:当前集运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全球港口拥堵缓解、新船交付量增加,运力过剩问题未根本解决。

需求疲软:欧美通胀高企、消费需求不振,出口订单未见明显回暖,货主对运价上涨的接受度低。

历史案例:2023年以来,船公司多次宣布GRI,但实际执行中常因市场疲软而“打折”或取消(如3月、5月部分航线GRI未完全落地)。

7月GRI“宣布易、执行难”,部分航线可能象征性加收,但整体运价难以显著反弹,甚至可能继续承压。

三、未来海运价格走势的关键影响因素

1、需求端:欧美消费数据(如美国零售销售、欧洲PMI)是否回暖,直接决定旺季备货需求强度。

2、供给端:2023年全球新船交付量预计达历史峰值(超240万TEU),运力过剩或持续压制运价。

3、季节性因素:若7-8月旺季需求不及预期,运价可能延续弱势;若出现局部港口拥堵(如美国西海岸劳资谈判潜在风险),或短期推高运价。

1、短期(7月)

- 海运价格大概率维持低位震荡,GRI实际影响有限,部分航线可能小幅波动,但难以扭转下行趋势。

- 需警惕突发因素(如地缘政治、极端天气)对局部航线的短期扰动。

2、长期趋势

- 2023年全年运价预计低于2022年,但高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核心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节奏。

3、企业应对建议

- 密切关注船公司最新通知(GRI常伴随“生效日临近前调整”),通过货代或平台实时跟踪运价;

- 对长期运输需求,可考虑与船公司签订“阶梯价协议”,锁定部分运力成本;

- 优先选择直航船或稳定班期航线,降低中转延误风险。

数据参考: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德鲁里WCI指数、Clarksons船舶订单数据。

提示:海运市场动态变化快,建议通过权威平台(如上海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航运公会)获取实时信息。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